一种铜线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铜线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该技术已申请专利。仅供学习研究,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技术所有人。 一种铜线退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线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铜线退火装置。


背景技术:

2.铜线是构成各种线缆的组要部件,现有铜线在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残余应力,因此需要加一道退火工序消除这种残余应力。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是指将金属缓慢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时间,然后以适宜速度冷却。其目的是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尺寸,减少变形与裂纹倾向;细化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准确的说,退火是一种对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而且新材料的退火目的也与传统金属退火存在异同。
3.根据申请号为202021955910.2的一种铜线退火装置,其中通过传热管外侧的电热丝对铜线进行加热,加热后的铜线沿固定轮导入冷却箱内,通过外界供水设备向冷却箱内提供循环冷却水,通过固定轮配合活动轮对铜线进行导向,以将加热后的铜线在冷却箱内进行退火冷却,之后通过收卷筒将冷却后的铜线进行收卷收纳。
4.然而,上述铜线退火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铜线在冷却箱内通过冷却水退火后直接缠绕至收卷筒上收卷收纳,在收纳收卷过程中铜线表面还残留大量冷却水,并没有将铜线表面的水分去除,这样会导致铜线生锈,导致后续无法使用,影响铜线质量,另外该装置在调节铜线进入冷却箱内的长度时需要手动调节,且该撑杆长度较长且延伸至装置一侧,设计不合理,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铜线退火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线退火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铜线退火装置,包括底板和铜线本体,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退火水箱,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退火水箱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导轮,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辅助导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立板,两个所述立板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擦水辊,两个所述立板的内侧且位于第一擦水辊的下方转动安装有第二擦水辊,所述辅助导轮的转轴固定安装有主动皮带轮,所述第一擦水辊的转轴延伸至一个立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从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从动皮带轮的外侧套接有传动皮带,所述第二擦水辊的转轴延伸至一个立板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立板的一侧设置有风机,所述底板的顶部且位于风机的一侧设置有收线筒。
7.优选的,所述退火水箱的内部与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导轮,所述退火水箱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穿过安装架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安装架的内部且位于伺服电机的一侧转
动安装有内螺纹转套,所述内螺纹转套底部的外侧安装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第二传动齿轮啮合,所述内螺纹转套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延伸至退火水箱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调距导轮,所述调距导轮与固定导轮配合,所述安装板 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杆,所述导杆与安装架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退火水箱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架,所述立架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室。
9.优选的,所述铜线本体与第一擦水辊和第二擦水辊配合,所述风机和收线筒与铜线本体配合。
10.优选的,所述加热室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
11.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与导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铜线退火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铜线退火装置,通过辅助导轮、立板、第一擦水辊、第二擦水辊、主动皮带轮、第一传动齿轮、从动皮带轮、传动皮带、第一从动齿轮和风机配合,当铜线本体在退火完成后通过收线筒进行收卷时带动铜线本体从辅助导轮下方经过,经过时与辅助导轮摩擦会带动其转动从而带动主动皮带轮转动,通过传动皮带传动带动从动皮带轮与第一传动齿轮转动,最后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即可使得第一擦水辊与第二擦水辊转动并将铜线本体表面的水擦干,最后通过风机吹风有效的将铜线本体表面残留的水分去除,更为便于铜线本体收卷存放,避免其因残留有水而生锈的情况出现。
14.2、该铜线退火装置,通过安装架、伺服电机、第二传动齿轮、内螺纹转套、第二从动齿轮、螺纹杆、安装板、调距导轮和导杆配合,在对不同尺寸的铜线本体进行退火过程中可以通过伺服电机带动第二传动齿轮转动并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从而带动内螺纹转套转动即可通过螺纹杆调节安装板和调距导轮下降的高度,当调距导轮远离固定导轮时铜线本体在退火水箱内的行走路程,从而延长了铜线本体的退火时间,且无需人工手动调节,设计布局合理,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的b处放大图。
19.图中:1、底板;2、退火水箱;3、辅助导轮;4、立板;5、第一擦水辊;6、第二擦水辊;7、主动皮带轮;8、第一传动齿轮;9、从动皮带轮;10、传动皮带;11、第一从动齿轮;12、风机;13、收线筒;14、立架;15、加热室;16、固定导轮;17、安装架;18、伺服电机;19、第二传动齿轮;20、内螺纹转套;21、第二从动齿轮;22、螺纹杆;23、安装板;24、调距导轮;25、导杆;26、铜线本体。
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铜线退火装置,包括底板1和铜线本体26,底板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退火水箱2,其中退火水箱2的内部开设有循环进排水孔,分别与外部的冷却水供水设备配合连接,退火水箱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立架14,立架14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加热室15,加热室15的内部设置有电热丝,其中加热室15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对铜线本体26进行加热保温,其中铜线本体26首先穿过加热室15的内部后延伸至退火水箱2内部,分别与退火水箱2内部的固定导轮16与调距导轮24接触最后与辅助导轮3接触后穿过第一擦水辊5与第二擦水辊6的中部最后通过收线筒13进行缠绕收卷,铜线本体26详细的行径路线可以通过附图2观看的更为详细。
22.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退火水箱2的一侧设置有辅助导轮3,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辅助导轮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两个立板4,两个立板4的内侧转动安装有第一擦水辊5,两个立板4的内侧且位于第一擦水辊5的下方转动安装有第二擦水辊6,其中第一擦水辊5与第二擦水辊6的外侧包裹有吸水布,可以有效的将铜线本体26表面的水分擦拭干净,铜线本体26与第一擦水辊5和第二擦水辊6配合,辅助导轮3的转轴固定安装有主动皮带轮7,第一擦水辊5的转轴延伸至一个立板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传动齿轮8,第一传动齿轮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从动皮带轮9,主动皮带轮7与从动皮带轮9的外侧套接有传动皮带10,第二擦水辊6的转轴延伸至一个立板4的一侧安装有第一从动齿轮11,第一传动齿轮8与第一从动齿轮11啮合,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立板4的一侧设置有风机12,底板1的顶部且位于风机12的一侧设置有收线筒13,收线筒13通过电机带动其转动收卷,风机12和收线筒13与铜线本体26配合,通过辅助导轮3、立板4、第一擦水辊5、第二擦水辊6、主动皮带轮7、第一传动齿轮8、从动皮带轮9、传动皮带10、第一从动齿轮11和风机12配合,当铜线本体26在退火完成后通过收线筒13进行收卷时带动铜线本体26从辅助导轮3下方经过,经过时与辅助导轮3摩擦会带动其转动从而带动主动皮带轮7转动,通过传动皮带10传动带动从动皮带轮9与第一传动齿轮8转动,最后第一传动齿轮8与第一从动齿轮11啮合即可使得第一擦水辊5与第二擦水辊6转动并将铜线本体26表面的水擦干,最后通过风机12吹风有效的将铜线本体26表面残留的水分去除,更为便于铜线本体26收卷存放,避免其因残留有水而生锈的情况出现。
23.退火水箱2的内部与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导轮16,退火水箱2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架17,安装架17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18,伺服电机18的输出端穿过安装架17的内部安装有第二传动齿轮19,安装架17的内部且位于伺服电机18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内螺纹转套20,内螺纹转套20底部的外侧安装有第二从动齿轮21,第二从动齿轮21与第二传动齿轮19啮合,内螺纹转套20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杆22,螺纹杆22的一端延伸至退火水箱2的内部安装有安装板23,安装板23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调距导轮24,调距导轮24与固定导轮16配合,其中调距导轮24与退火水箱2内部的固定导轮16距离越近铜线本体26在退火水箱2内的行径路径越短退火时间越短,反之则路径越远退火时间越长,安装板23 顶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导杆25,导杆25与安装架17滑动连接,螺纹杆22与导杆2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杆,通过安装有限位杆,可以正价螺纹杆22与导杆25在下降时的稳定性,同时对螺纹杆22的下降位置限位,通过安装架17、伺服电机18、第二传动齿轮19、内螺纹转套20、第二从动齿轮21、螺纹杆22、安装板23、调距导轮24和导杆25配合,在对不同尺寸的铜线本体
26进行退火过程中可以通过伺服电机18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9转动并与第二从动齿轮21啮合从而带动内螺纹转套20转动即可通过螺纹杆22调节安装板23和调距导轮24下降的高度,当调距导轮24远离固定导轮16时铜线本体26在退火水箱2内的行走路程,从而延长了铜线本体26的退火时间,且无需人工手动调节,设计布局合理,利于使用。
24.综上,该铜线退火装置,使用时,首先铜线本体26的一端穿过加热室15的内部,通过加热室15对其加热,随后延伸至退火水箱2的内部与固定导轮16下表面接触,随后与调距导轮24的上表面接触依次穿过若干个固定导轮16与调距导轮24表面后延伸至退火水箱2的外侧辅助导轮3的下表面后从第一擦水辊5与第二擦水辊6中部穿过最后缠绕至收线筒13表面,当铜线本体26经过退火水箱2的内部后便会通过其内部的冷却水进行退火,当收线筒13对铜线本体26进行收卷时铜线本体26经过辅助导轮3的下表面时会带动辅助导轮3与主动皮带轮7转动,通过传动皮带10带动从动皮带轮9转动进行传动,同时带动第一传动齿轮8与第一从动齿轮11啮合即可使得第一擦水辊5与第二擦水辊6转动,当第一擦水辊5与第二擦水辊6转动同时将铜线本体26表面的水分擦干,最后通过其一侧的风机12吹风,提高对铜线本体26表面水分去除的效果,最后通过收线筒13进行收卷收纳,当不同尺寸的铜线本体26进行退火时,通过开启伺服电机18带动第二传动齿轮19转动并与第二从动齿轮21啮合即可带动内螺纹转套20转动,从而通过其内部的螺纹与螺纹杆22外侧的螺纹配合带动安装板23与调距导轮24上升或是下降,即可延长或是缩短铜线本体26在退火水箱2内部的行走路径,延长或是缩短铜线本体26的退火时间,调节更为方便且快捷。
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