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淝水之战是什么结果

谢安淝水之战是什么结果

谢安淝水之战是什么结果

谢安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谢安最大的军事经历,是他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是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十分重要的战役之一。谢安是淝水之战东晋方面的总指挥,最后不仅以少胜多,而且是大获全胜,打得前秦至此一蹶不振。

淝水之战

东晋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了政权,以五胡为首。其中前秦通过吞并其他国家,逐步统一了北方的黄河流域。随着国力的不断强大,前秦的大王苻坚野心也不断增长,他开始图谋东晋,想要统一南北方。公元383年就是前秦入侵东晋的战争中最重要最具有决定性的战役。

早在377年,谢安就开始了战争的前期准备。他举荐自己的侄子谢玄负责北方的军事防御,自己总管长江下游,而谢玄不负众望招募训练精兵强将,成立了北府军。第二年,苻坚就派兵进攻东晋,花了一年时间攻下襄阳,之后爆发淮南之战,谢安与谢玄全歼敌军。

383年8月,除了派遣25万先锋,苻坚也亲率80多万军队南侵,与谢玄带领的8万北府军在肥水发生决战。最后,东晋以弱胜强大获全胜,前秦方面不仅嫡系部队全灭,还有大量部队溃散,而东晋不过伤亡了5000人。前秦方面各种战略战术上的失误是此战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东晋方面能够胜利,作为总指挥的谢安当立首功。

淝水之战后,前秦不断衰败甚至灭完,苻坚也在两年后被杀。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收复了不少失地,后来几十年也没有外族胆敢入侵。

谢安的诗

谢安除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因为他的一生大多数时间是在隐居山林,是一个不愿出仕为官的名士,因此他留下了一些文章和诗歌,其中《晋诗》卷十三收录有他的两首首:《兰亭诗二首》和《与王胡之诗》。

谢安兰亭

《兰亭诗二首》从诗名,就可知与王羲之有着莫大的关系。谢安有很长时间隐居在会稽山阴之东山,而王羲之曾经也搬迁到了那里,所以两人有着深厚的关系,是好友,经常一起游山玩水,王也是谢安在行书上的老师。有次,一票好友一起到兰亭饮酒作诗,因此才有了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和谢安的《兰亭诗二首》。这两首一首四言一首五言,虽然都是游玩所作,前者主演写景,后者主要抒情。

《与王胡之诗》,是一首四言的玄言诗。这类诗歌没有明确的场景或者情感,主要就是阐释作者对老庄和佛家思想的理解。谢安的这首可分为六段,按名字来看是他写给王胡之的,可以算是一封信。王胡之是王羲之的堂兄弟,因此大概也是谢安他们一帮好友中的一个。

虽然谢安的诗留史的寥寥无几,但以他的才情,尤其他还隐居多年,在世时肯定写过不少诗歌。此外,谢安培养家族子弟时也很重视诗歌的教育,这从他赞赏侄女谢道韫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的故事可以看出,因此谢家后代才出过不少杰出的诗人。

谢安后人

因为谢安的杰出成就,他的家族陈郡谢氏成为了当时最顶级的门阀之一。此外,谢安一生又十分重视对家族后辈的教育和培养,因此,谢安的晚辈以及后人也大多颇有出息,这才使谢家能够鼎盛长达三百余年。

谢灵运画像

谢安有两个儿子,谢瑶和谢琰,前者三十岁左右就早早去世,后者参加了父亲谢安指挥的淝水之战,后来官至徐州刺史。谢安的下一代后人当中,还有侄子谢玄较为出色,他也参加了淝水之战,不过比谢琰要重要许多,可以说是东晋方面仅此谢安的大功臣。东晋著名的精锐部队北府军就是由谢玄建立,官至左将军,死后追封为车骑将军。

除了上面几位,之后谢安的后人中,在朝为官者也不在少数,但做得特别出色的则不多。也许是志不在官场仕途更偏爱山水和文学,所以他们反而在文学方面很有建树,可谓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优秀者是谢灵运和谢朓。

谢灵运是谢玄的孙子,开创了中国山水诗一派,后来的诗人大多向他学习。此外,他也精通史书,擅长书法,还翻译过佛经。他曾经评价自己:“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谢朓,从辈分上算是谢灵运的外甥,所以人称“小谢”。因为谢朓的诗就是学自谢灵运,所以可以说是继承并发展了他的山水诗。他开创的“永明体”诗强调声韵与格律,所以他也被认为是后来唐诗的奠基人。

谢玄谢安

谢玄是谢安的侄子,是他长兄谢奕的儿子。谢玄可以说是谢安子侄辈里最为出色的一个,因此后来颇受谢安重视和培养,不仅参加了他指挥的淝水之战,而且是最后东晋能够战胜前秦大军的必不可少的人物之一。

淝水之战

谢玄的父亲谢奕生前,曾经官至安西将军和豫州刺史。谢玄小时候是由谢安抚养,两人感情深厚,从小聪慧的他也深受谢安的器重。传说,谢安有次教育家族子弟,问他们:“你们可以不用出仕为官,为何还要培养你们?”只有谢玄转出来回答,他比喻道:“就像芝兰玉树,人们也总想要它们生长在自己的庭院里一样。”谢安听后大喜,于是对他更为喜爱。

谢玄长大后,与谢安相似,期初多次拒绝朝廷的征召,后来去了桓温手下。等到前秦的苻坚不断派兵侵扰北方,朝廷开始选拔将领前去镇守。此时,谢安首先想到的就是侄子谢玄,不避亲地举荐了他。谢玄于是出任兖州刺史,负责北方的军事防御。他不断募兵选将,训练出了精兵“北府军”。

379年,前秦攻陷襄阳后,谢玄带兵迎敌全歼了秦军。之后在383年的淝水之战中,谢玄也是东晋方面军队的先锋,与苻坚大军对峙和大战,最终大败前秦,赢得全面的胜利。战后东晋趁机北伐的先锋军也是有谢玄带领,为朝廷收复了不少失地。

可以说,谢玄在淝水之战中的功绩也就仅次于总指挥的谢安。战后没几年,叔侄俩都先后病逝,谢玄只比谢安晚上三年。

谢安墓

公元385年10月12日,谢安病逝,享年66岁。因为他没有陵园,孝武帝不仅赐了一个上好的棺材,也为他在梅岭(现在的南京)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可惜后来被人盗墓而遭到破坏,所以后人收拾残骨将其重新安葬。

谢安墓

根据史书记载,虽然东晋灭亡后谢家不负当年的光辉荣耀,但还足以保护祖先谢安的墓地。但是到了南朝陈时,陈文帝的二儿子陈叔陵为生母挑选墓地,看中了谢安墓的位置,于是挖开了墓地,甚至占用了谢安那口棺材,可谓鸠占鹊巢。直到陈叔陵被杀,墓地才重新归谢家所有,但谢安的灵柩没有。

现在谢安墓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的长兴县。当地有个太傅乡,这“太傅”说的就是谢安,他的墓地就在那里的三鸦岗。当时谢安的一个后人在此做县令,就把他的灵柩移葬到了这里。据说,唐朝的时候这里既有墓碑还有墓柱,虽然后来宋、明、清朝不断重修加立墓碑,但是谢安墓在文革时还是被毁,只剩下两块墓碑。现已重修,对外开放。

比起长兴谢安墓的凄惨,位于绍兴上虞的谢安墓则幸运得多。这里是谢安的故居,也就是他一直隐居的东山,也是后来谢家举族搬迁到的地方。据说,谢安生前一直有重归东山的夙愿,谢安后人在南京的谢安墓被毁坏后就在此地重新建了一个墓冢。因为是谢家的居住地,所以这处墓地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近年又得到当地政府的修缮,现在位于当地的东山寺中。不仅有墓园,还有墓道、碑亭,还有一个太傅祠。